“1-MCP”保鮮劑能有效控制獼猴桃采后的各種生理生化反應,包括乙烯的釋放和呼吸強度等,抑制內(nèi)源乙烯和外源乙烯對獼猴桃的催熟作用,減緩其后熟衰老進度,延長獼猴桃的貯藏期,保持果實硬度和營養(yǎng)成份,防止果實變軟腐爛。
獼猴桃屬于呼吸躍變型水果,具有生理后熟期,對溫度和乙烯很敏感。采后不及時處理,在常溫下果實內(nèi)的乙烯會迅速的增加,呼吸顯著增強,達到高峰后,淀粉含量下降,果肉變軟,糖分增加,進而衰老、腐爛。
獼猴桃屬植物至今已有100多個品種及變種,最有經(jīng)濟栽培價值的主要是中華獼猴桃和美味獼猴桃。一般而言,美味獼猴桃比中華獼猴桃耐貯。對于同一種,不同品種(品系)耐貯性的差異也較大。一般早熟品種的耐貯性較差,而成熟期較晚的“海沃德”、“秦美”、 “洛陽1號”、“E一30”、“華光5號”、“通山5號”等品種的貯藏性則較好;果實大小與耐貯性也有一定的關(guān)系,一般來說果實小,比表面積大,因而水分的蒸騰作用較強,失重也較快。使用過膨大劑處理的果實耐貯性較差,不能作為中、長期貯藏。
1、采收期: 采收時成熟度對果實的品質(zhì)和耐貯性有重要影響,采收過早,果實發(fā)育不完全,品質(zhì)較差,不耐貯藏;采收過晚,果實充分成熟,品質(zhì)風味較好,但果實易軟化,也不耐貯藏。為確保貯期和果實的較佳品質(zhì),中華獼猴桃在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6.2%~6.5%時采收較好,美味獼猴桃在6.5%~7%時采收較好。這種果實既耐貯藏,且貯藏后風味最好。
2、注意事項:獼猴桃采收的關(guān)鍵是盡量避免一切機械損傷。一般均采用人工采收,按照成熟度分批進行。采果人員應把指甲剪短,最好帶手套采收;采收前5天內(nèi)不得向園內(nèi)灌水,20天內(nèi)不得施用氮肥,采收宜在晴天上午或晨霧已消失時進行,雨天、雨后6天內(nèi)以及露水未干的早晨都不宜采收。整個操作過程要輕拿、輕放、輕裝、輕卸,避免碰傷、堆壓。采收后的果實應放在遮陽的地方。
1、預冷 獼猴桃低溫貯藏前應進行預冷,否則嚴重影響貯藏性。采收時獼猴桃常保持較高的“田間熱”,呼吸、代謝等生理活動旺盛,易自發(fā)催熟。同時,若不預冷直接送入冷庫,內(nèi)外20℃左右的溫差會造成果實生理活動紊亂和過激冷凍傷并在果面凝水,增加病菌侵入的機會。果實采后應該盡快預冷到5℃,在常溫中耽擱的時間不得超過8~12小時。
2、庫房管理 排除庫內(nèi)異味,消除庫內(nèi)雜物。用飽和的高錳酸鉀溶液或漂白粉洗刷地面后緊閉庫門24小時,或者每立方米用5~15克硫磺拌干鋸末熏蒸48小時,之后開機降溫。將消毒后的冷庫的溫度提前兩天降至0℃,然后將預冷后的果實入庫,庫溫應穩(wěn)定在2℃左右,待全部入庫結(jié)束,調(diào)整庫內(nèi)溫度。另外,盡量在一周左右將庫入滿,及時保鮮處理。
乙烯對獼猴桃果實耐藏性影響極大,在0℃的條件下,即使僅有很少量的乙烯(30ppb)也會明顯加速后熟衰變進度,肉質(zhì)變軟,縮短貯藏壽命。因此,用“1-MCP”保鮮劑處理并在低溫條件下貯藏是非常必要的。
庫入滿后應及時使用“1-MCP”保鮮劑進行熏蒸處理,抑制乙烯的釋放,降低呼吸強度。如果長期貯藏,必要時可進行二次熏蒸處理。
1、適宜貯藏條件:
溫 度:-0.5℃~0.5℃
濕 度:90%~95%
氣調(diào)條件:O2:2%~3% CO2:4%~5% C2H4<0.02 μl/L
貯藏獼猴桃要求溫、濕度穩(wěn)定,頻繁的溫、濕度變化對獼猴桃的貯藏危害極大。冷藏最適空氣相對濕度應控制在90%~95%。低于90%果實易失水皺皮,高于95%致病菌易侵入。庫溫不得低于-1.5℃,以免發(fā)生凍害,失去商品價值。
貯藏前期庫內(nèi)溫度可保持在0℃左右,后期可隨外界溫度的降低而適當降低,每星期左右可向下調(diào)0.1℃。前期因獼猴桃含水分較大,庫內(nèi)應適當控制濕度,以免霉菌繁殖生長。后期庫內(nèi)干燥,可適當灑水。
2、殺菌:貯藏期間應定期殺菌,最好每隔半個月進行一次,殺菌劑輪換使用效果更好。
3、通風換氣:每隔25天左右換一次氣,換氣時間控制在半個小時左右,選擇晴天外界氣溫較低時進行。
4、出庫上市:用“1-MCP”保鮮劑進行熏蒸處理過的獼猴桃,因出庫上市后有較長的貨架期,可根據(jù)具體需要,在出庫前一星期,將溫度緩慢調(diào)升2-4℃,上市后可盡快出售。
蒂腐病是獼猴桃貯藏過程中引起果實腐爛的主要病害。
癥狀:受害果起初在果蒂處出現(xiàn)明顯的水漬狀,然后病斑均勻地向下擴展,手感柔軟而有彈性,其他部分與健果無多大區(qū)別。切開病果,果蒂處先腐爛,腐爛在果肉內(nèi)向下擴展蔓延,但果頂一般保持完好。腐爛的果肉為水漬狀,略有透明感,有酒味,稍有變色。隨著病害的發(fā)展,病部長出一層灰白色霉菌,病果外部的霉菌常常向鄰近果實擴展,引起再侵染。
病菌為灰霉菌和青霉菌,病菌及分生孢子在病果上越冬,通過氣流傳播。該菌首先引起的是花腐和葉腐,果實感病多發(fā)生在采果和分級包裝過程中。
防治方法:
(1)做好田間花腐病的防治工作,減少菌源。并于采果前20天左右,噴霧65%代森錳鋅600倍液或撲海因1000倍液。
(2)采果24小時內(nèi)及時進行藥劑防腐處理。可用京-2B膜劑20倍液、京-2B膜劑20倍液加500mg /L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噴布。
(3)低溫貯藏。在1℃冷藏條件下,受感染的果實大約要4周才出現(xiàn)蒂腐病,貯藏到40天沒有發(fā)病的果實,盡管有可能遭受再侵染,但一般不會發(fā)病。